日前,梁江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要我写一下创作《王选肖像》这件作品的“创作体会”。刚做完一个小手术,从医院出来,在家里静养,硬着头皮坐在桌前,写下了这文章的题目,然后脑袋一片空白。讲实话,真的没有什么体会。至少,没有刻骨铭心的创作历程。现下各种展览名目繁多,画家们疲于应酬,要说谁有创作体会,要用一张作品来叙述创作思想的大问题,那纯是瞎掰。
我还是用写实手法叙述一下创作过程吧。或许,回顾真实的创作过程会让人产生体会。最早,接到一封展览组委会的信函。这类邀稿函很多,有时一天能接到数封。头几年还拆开看看,后来拆得烦了,就一概不看,全部直接扔入系里的垃圾篓。不料后来却也耽误事,每天接到电话,除了那些无照杂志以什么什么名目搞的画集,电台、电视台、报纸等策划的“圈画”的宣传,就是名目繁多的各种展览。展览有正规机构办的,也有现攒的“草台班子”。中国的各种纪念日、各种大活动、小活动、各种历史名人也多,所以这些展览活动也多。每天电话催着,说我是什么什么展览的组委会的,我们寄给你的邀请信你看过没有?接着就叙述这个展览的意义,但最终还是要你把作品捐给组委会,亦或是另外再拿一件。当然还有更黑的,拿两件,四尺整纸或对开,我见过的最黑的是规定要八尺整纸。当然,我所见的肯定不是最黑的,他们对我也不好意思下这样的手,别人就保不齐了。因为展览活动需要费用,组织者、赞助商要获利,邀请你参加展览,你要捐画,没钱你别办活动呀?这叫做向别人讨钱还冠冕堂皇理直气壮。这电话天天催得人烦了,我就只好让我的学生一周给我清理一次信箱,向他交待了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什么展览的邀请留下,我看看再说,什么展览的直接扔掉。上半年的一天,学生交给了我一封《全国廉政美术作品展》的信函,说这个展览很重要。我看了一下,似乎是,但重要也不一定要重视,搁下了。
后来,组委会的人催。美研所梁江先生和我说了重要性,乃至后来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也给我发了一个长长的手机短信,让我觉得不画有些过意不去了。再后来和其他几个画家一碰,才知范先生也给他们发了短信,格式都是一样的,人名换了一下,可见重视。没办法,画吧。放下正在进行的创作,从零开始这张创作。这是第一个体会,这个体会对于各种展览的组织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经验,那就是,一个展览的成功,必须要有头面人物出马亲自约稿,这样成功率远远高于雇个女孩天天打电话烦你。
我找到邀请函看了一下,大意是指定我画王选同志,给千八百的材料费,画的所有权不归组委会而归作者。讲实话,这个条件在现今的各种展览中还是讲理的,这是第二个体会:展览不能也不要只想着“圈画”,要尊重作者的创作劳动,尤其不能强迫作者再交一张小品。要知道,也许正是这些小品,毁掉了中国画的创作和市场。
然后进入创作程序。王选同志我知道,但了解不深,没见过本人,对形象没感受。网上查了大量他的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图像资料好的不多,挺平常的。要画一张好的肖像画,我要对所表现的对象有直接的视觉感受,我没有,这就有了难度。不像画历史人物,我没见过别人也没见过,回旋余地要大些。这个不行,我没见过但许多人见过,造型上的难度也就很大。没办法,花了一段时间研究他的造型特点。我又不能太写意夸张,否则熟悉王选同志的那个圈子里的人会不认同。最后我确定强调他的眼睛及比一般人感觉还要大的眼珠,这个眼珠又不是有高光的那种,这样的眼睛是特有的,与他的行业所协调,放在大眼镜后面也很有意味。然后在他的嘴部也要着力刻划,这样的嘴一看就是过度用脑而忽略用嘴的嘴,动作选择了回头看的动作,加强了动势对于神情的辅助作用,否则,知识分子一照相,动作就那么正面正统的几个,不如演员会表演,也不如现在的名画家会表演,所以没画意。这样的动作又生活化,又不失为一个大知识分子的架势,构图向左侧偏出,靠人物的视线又把画面重心拉向右边,取得了在回旋中的微妙平衡。草图出来了,挂在画室了,一天来了几个朋友,其中一个朋友说:“咦,这不是画的王选吗?”我说:“任务。”心里想,形象这一关可能是过了。
下一步是怎么调动起对这个形象的表现的感情。在国外看博物馆,我觉得最好的艺术都是和自己的感情相关的艺术,特别是那种“情感自传”式的艺术,充沛、有感染力。这种感情是发自内心的,装是装不出来的。订件的问题是,你没感情也得要找到路径使自己产生感情,这是很艰难的,就像你与素不相识的人做爱,还得海誓山盟。指定性的创作的最难点,也就在这里。我画《以身许国图》,也是订件,一开始对形象也没有感动感觉,没有画的冲动,后来在对他们的采访中,感动一点点的降临,这才使后来的人物形象充满着爱的力量。前段时间画抗震救灾的创作,也是创作任务,时间很紧迫,就十来天,但是我心中充满感动,一边画着一边流眼泪,所以完成后的《不会离开你》感情就十分饱满。好多画抗震的画,画得像新闻图片,这张画不是,是艺术,原因很简单,它基于感动。王选是大科学家,举世公认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我为他画像,值。他是当代毕昇,据说毕姓是一家,一个祖先,还有辈分的用字排序,照此推论不能排除我可能是毕昇的后人。拐弯抹角地能够和王选扯上点关系,心里亲切多了。四大发明多伟大呀!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活字印刷影响了世界几个世纪,这次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列队,壮观。毕昇大抵是毕姓中十大杰出人物了吧?不要说我牵强附会,这就是订件创作的“心法”,不这样,画不好。
这就是第三个创作体会:好的艺术,一定是创作者有感而发的。他要按照他的情感和心路历程走,画他想画的东西。即便是订件,你看那些画的好的,中世纪的,文艺复兴的,都是充满着宗教情感的。正写到这,电视里正播陈凯歌访谈,陈说,做艺术,最高的就是“随心所欲”。我想说的,他也在说。搞艺术,最理想的是听从你内心的召唤,画你“所欲”所想画的画,但在现实中太难了,随心所欲太难了。在现实中你不得不画订件,如果你画不好,后人可不知道是不是别人指定你画的,他只知道好不好。所以,如果你一旦接受订件,就一定要调动一切技术与情感因素,把它画好,这是一种能力,也是必须。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或一时调动不出这种能力,趁早推掉,主办方也别强人所难,这是艺术规律。
肖像画完了,是用传统的写意手法。传神写照,吸收了西方的形体塑造技术。可是一张肖像能说明什么?不说明问题。王选是谁?你总得用艺术语言来说明,不能在边上配个讲解员。这费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脑筋。好几次都想就这样交差算了,又不甘心。最后从激光照排的胶片上得到了启发,我设计了和画面一样大的有机板,在画面上挑空安装,形成了一个装置。有机板上用激光刻上了与王选相关的文字,没有镂空,透明的,远远望去,恰如激光照排的胶片,王选回头正在审视这个胶片。我想灯光从顶部打下,现代感的装置效果和传统水墨的结合一定很好看,也很说明这个人物的特定问题。
这就是最后一个体会:传统的和现代的、中国的和西方的、手绘的和机制的,在艺术上并没有一道天然的鸿沟,如果有鸿沟,那一定是哪个弱智人为的。对于创作来讲,一切的焦点只是这一张特定的创作,在这一点上,你是“生而自由”的,这也是种“随心所欲”。
2008年8月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